开篇语:20世纪60年代,“三线建设”在成都蓬勃展开,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向成都东郊大转移,工厂企业纷纷在圣灯寺、跳蹬河、八里庄、二仙桥一带扎下根来,将荒芜的郊区变成工业重地。随着时代发展,工厂搬迁、产能转移,使得曾经的工业片区成为历史遗址,它们承载了一个阶段的使命。本期为您带来成华区18处工业遗产—国营锦江电机厂。

▲ 20世纪50年代,锦江电机厂建设中

国营锦江电机厂(以下简称“锦江电机厂”),又称784厂,对外曾使用“107信箱”作为代号,位于成华区建设北路三段168号,始建于1954年,1956年建成投产,该厂以生产军用雷达著称,曾生产出我国第一部测高雷达——B43测高雷达。2017年,根据成都市规划局发布的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告》,锦江电机厂被列为成都近现代工业遗产,如今原址被改造成CEC784·万谷智慧产业园。

曾是我国国防工业的代表

1953年,国家“一五”计划第一批重点项目在成都的东郊开工破土,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郊野地,工业设施极端落后。为响应党的号召,无数人来此挥洒青春热血,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,一座座厂房大楼拔地而起,东郊一时间快速迈入工业现代化,锦江电机厂成为老东郊众多工业厂房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
按照党中央“一化三改造”总路线部署,东郊定点建设以电子工业、机械工业、仪表工业为主的大型工业基地,锦江电机厂是最早规划的一批。当时,锦江电机厂是雷达总装厂,是地处成都的两个国防工业总装厂之一,也是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。

展开全文

▲ 1958年苏联专家援建784厂与中方专家合影

锦江电机厂主要产品有气象雷达、大型地面情报雷达、导弹发射的指挥系统、导弹的诱饵、航管雷达、电磁、微波器件产品、各型通信天线等,曾生产出我国第一部测高雷达——B43测高雷达,该产品大量装备部队,在击落美制U-2、P2-v侦察机的战斗中屡建奇功。不管是“神舟”系列飞船上天,还是北京奥运会的召开,都离不开锦江电机厂生产的雷达作保障,该厂为我国的国防提供最好的装备,生产的气象雷达在当时是国际上最先进的,生产的军用雷达也达到了国际同期水平,而且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。

▲ 原锦江电机厂设备—冲床 李家兴摄

▲ 原锦江电机厂设备—雷达 李家兴摄

1997年,锦江电机厂改制为锦江电器有限公司,是当时成都市唯一一家隶属市国资委的企业,从2004年起,又成为国有独资企业。2012年,该厂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,改名为成都中电锦江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,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。2018年3月,该公司的生产车间搬迁到新都区龙虎镇,新厂区比原厂区占地面积扩大将近两倍。但该公司的办事机构、经营管理机构和科研所仍然留在原址。

建设改造为文创产业园

▲ CEC784·万谷智慧产业园 李家兴摄

随着老厂区迁移完,成都市政府计划在原锦江电机厂利用老厂区及工业保护建筑,全方位规划设计、改造升级,打造全新的CEC784·万谷智慧产业园。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,总投资约7900万元,依托原国营锦江电器厂厂区及工业保护建筑,充分还原“一五”时期工业建筑的美学特征。历经1年改造,2020年10月底开园,园区吸引了九州通集团、泰盈科技、蒙娜丽莎智能科技等科创和文创类优质企业入驻。

▲ 万谷智慧产业园内部

如今,CEC784·万谷智慧产业园以“文创+、园区+”与“科创+”相结合的发展思路,围绕TMT相关主导产业,以移动信息、大数据分析、云服务为创新驱动,打造智慧平台,为入驻企业提供精准的信息化智慧化服务,吸引文创和科创类企业、人才聚集发展,打造新业态、新经济产业聚集发展态势。

国营锦江电机厂,作为我国早期电子工业代表之一,在历史的长河中亦熠熠生辉。跟随时代发展,同一片土地新生的CEC784·万谷智慧产业园, 将继续屹立于城东,承载历史的骄傲与荣光,续写新的辉煌篇章。

文章采写:江南 张洋 李家兴

审核:李云 罗铁鑫 王翠

校对:高永虹

图文参考:成华区数字方志馆

●看全省第一所民工子弟校致“敬”文化传承之路

●石油总机厂与艺术的渊源

●成华工业遗珠(一)—华西混凝土水泥供应站

●成华工业遗珠(二)— 禾创药业仓库